石英表走得快什么原因 日本表主要為精工、西鐵城和卡西歐三個品牌,東方雙獅已經沒落。其中精工表主做機械表,并且在國際上知名度很高,此外也做一些太陽能表等高科技電子產品,精工表是日本表中最高端的品牌。西鐵城主做石英表,并且在光動能、電波表等領域十分突出。卡西歐主做電子表,功能性很強,價格又不高,性價比很不錯,大多數人都買得起,是目前最著名的電子表品牌。 二戰之后,精工和西鐵城也按照原有的軌跡發展著,基本未受到任何影響,機械制表水平逐漸向瑞士、德國等高級制表品牌靠攏,歷法、計時、潛水等多種實用功能腕表逐步研發產出。1960年,精工開發出首枚Grand Seiko精品機械表,得到歐美市場的廣泛認可。西鐵城則于1967年開發出石英表Crystron(上圖),成為“石英危機”的發動者。石英表和電子表以其走時精準、造價低廉,成為1970-1980年代世界腕表市場的主流產品,給瑞士、德國等傳統機械制表企業帶來巨大沖擊。就連日本自己的精工Grand Seiko高級機械表也于1973年被迫停產。 對于瑞士、德國來講,石英表的發展被稱為“石英危機”,而對于日系三杰來講,石英表和電子表則是“石英革命”,從1970年代開始,日系三杰均把石英表、電子表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逐步發展出電波對時、衛星對時、太陽能、人動電能等全球領先的制表技術。目前除精工的精品機械表Grand Seiko和頂級機械表Credor(貴朵)外,日系三杰基本都以石英表、電子表為主要產品,上圖的精工Astron腕表結合了衛星對時、太陽能等先進技術,基本實現了無需充電、無需手動調試的精準計時,成為了日系腕表的標志性頂尖產品。下圖的西鐵城限量光動能腕表CC0005-06E可實現類似功能,外形也非常亮麗,推出之后收到市場熱捧,目前早已售罄。 他在1979年成功主導了超薄石英表Delirium表款的開發,成為瑞士表從日本石英表三巨頭的壓力中扭轉頹勢的先鋒。這種Delirium腕表只有1.98毫米厚,機芯和整體制造來自著名的ETA公司。在歐洲,這款Delirium以浪琴、綺年華(Eterna)的品牌進行售賣,而在美國則冠以Grinberg的品牌Concord。這一產品的開發,也為ETA公司后來開發出著名的Swatch打下了堅實的基礎。ETA的前總裁Ernst Thomke曾表示,Grinberg在推動瑞士制表業向新的石英技術做出轉變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但為ETA的石英機芯開發投入了200萬瑞士法郎,還親自以在北美市場積累下的營銷經驗參與到了Delirium腕表的產品設計之中。當然,由于Delirium設計得實在太薄,以至于一些技術問題沒能完美解決,因此在商業上并不成功,但這一表款無疑推動了瑞士制表業的整體覺醒,也使Concord品牌在北美市場闖出了不小的名頭。 1970年,石英大潮開啟。與大多數瑞士傳統品牌不同,芝柏沒有選擇“堅守傳統”(Zuo Yi Dai Bi),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石英表的開發之中。1975年,獻出了一款造型經典的石英運動表,在一家意大利表行的提議下,定名為Il Laureato(意:畢業生),據稱原因是該表行的老板是美國著名影片《畢業生》的忠實粉絲。這部電影成就了達斯汀.霍夫曼的影帝生涯,也對1960-1970年代的西方世界有較深刻的流行文化影響。彼時正是著名制表大師杰羅.尊達(Gerald Genta)替愛彼研發出的皇家橡樹系列在市場上大賣特賣的時候(參考閱讀:淺談皇家橡樹),這款腕表自然也借鑒了當時最流行的多邊形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