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貨手表 多國海軍列裝BLANCPAIN寶鉑五十?包括法國、美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瑞典、挪威、芬蘭等。而五十?系列在它不斷精進的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中,其不僅代表的是第一塊現代潛水手表,也是鐘表行業關于潛水手表的標準典范,這些手表同時也包含了早期潛水部隊的發展史以及法國海軍的開拓性偉業。 宇舶表是瑞士手表公司中度獨特的一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前運動,每一個都在塑造未來,并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移動!1980年,宇舶表開創了黃金和塑膠的組合,點燃了鐘表革命。 表殼的側面使運用與引擎有關的設計元素之,在計時和秒針上的紅色標記進一步令手表更易于閱讀,計時按鈕結合于表殼內,令這只防水計時手表發揮最大的功能,于120 米的潛水深度中仍能提供實用功能。(文/圖 腕表之家 思時) 德拉的COMANDO AEREA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基于作戰飛機格迪和皮亞琴察,對第6和第50中隊進行識別,用于防御和攻擊任務。這種追求為專業人士和其創作設計的手表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個不變的原則:形式追隨功能。BR集合已成為品牌的標志性,手表簡潔的設計線條呼應了一架飛機的駕駛艙時鐘。他們是專為男人的飛行運動設計的腕表,可讀性非常強。機芯BR03- 94龍卷風特別版由Bell &Ross設計,以紀念30年的同名飛機的全球編號,限量向公眾出售50枚。 問表誕生于電力發明之前,主要為夜間提供報時之用,現已成為鐘表中最復雜的功能之一。萬國的這一款葡萄牙三問手表融入了早期瓊斯機芯的眾多元素,可以說是現今極具性價比的三問手表。 手表品牌排行榜 [腕表之家 技術解析]伯爵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瑞士制表品牌,理由很簡單,它在陀飛輪的研發方面始終秉承著看家本領薄型機芯的傳統,其推出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可以說是近十年同類型陀飛輪中最薄的(如今已經出現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其實,對于機械表來說薄型是個永遠的話題,追求極致是每一位制表大師的夢想。在競爭激烈的制表業,你掌握了一項絕技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伯爵在薄型機芯研發實力方面,在業內是被認可的。那么伯爵在多項頂級制表技藝上都以薄作為最初的策劃重點,特別是所謂的三大經典技術都是以薄取勝。這次腕表之家把伯爵早年推動的薄型偏心式飛行陀飛輪給大家做下技術方面的介紹,以此揭開品牌是如何做到“薄”的。陀飛輪要想做的薄首先要確定的是必須采用偏心式結構,并且飛行結構也是最優的選擇。 第二個特征:依托平鋪式布局的調速機構,陀飛輪框架的設計也同樣可以被簡化不少。我在基礎知識里經典陀飛輪的結構部分提到了三層夾板框架構造,這是陀飛輪的最基礎構造方式。伯爵這款偏心式陀飛輪框架結構的下層夾板1作為調速機構的下支承載體,鑲嵌了擺輪游絲系統11的下支承防震器,擒縱叉13和擒縱輪14的下支承寶石;中層夾板2鑲嵌了擒縱叉13和擒縱輪14的上支承寶石與下層夾板對接;上層夾板3(帶有伯爵品牌標志性的鏤空字母“P”以及尖端秒針造型)鑲嵌了擺輪游絲系統11的上支承防震器,與中層夾板對接。兩根支撐柱4的上端分別貫穿了中層和上層夾板的7、8定位孔,下端與下層夾板定位孔6對接,四個螺釘5和5’把三層夾板固定成一體,同時內部夾心調速機構也被控制。伯爵的此款陀飛輪框架結構在形成方式上非常近似一種食物“三明治”—外層包裹核心。 行星陀飛輪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陀飛輪好像脫離了束縛,在閑庭漫步。行星陀飛輪被人為地設置好了運動軌跡,跟衛星被發射到太空以設定好的運行軌跡圍繞地球飛行一樣。在我的印象里,此類陀飛輪開始于獨立制表大師的作品,而后幾家知名品牌也推出了同類腕表款式。伯爵則是以前文講解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為基礎,創新設計出分針行星陀飛輪。伯爵的此款行星陀飛輪與最早的只是作為裝飾性的款式不同,它被設置于一根形似指針的支架上,以分針的速度轉動,也就是說腕表的分針被陀飛輪化了,而時針采用了轉盤來顯示。此款腕表給人全新的視覺體驗,屬于行星陀飛輪的經典代表(據說此款行星陀飛輪出自如今非常熱門的制表大師之手)。 [腕表之家 品牌新聞]2013年10月25日,日內瓦。伯爵的Altiplano系列超薄腕表被Montres Passion雜志評選為“2013年度最受關注”的腕表,評委會授予了伯爵這一獎項。超薄腕表早已成為品牌自成立以來的最高榮譽,50年來,伯爵從未放棄對更為輕薄腕表的最求,不斷開發新款超薄腕表,一再刷新著制表世界中的超薄記錄。 根據伯爵表創始人喬治?伯爵先生(Georges Edouard Piaget)的原始手稿,他是于1874年在這座名為La Cote-aux-Fees的小村莊創立了伯爵表廠。 |